村网通总站 模范村 309416.nync.com 欢迎您!
[ 导读 ] 地膜覆盖面积超3亿!地膜产业迎来新机会。
我国地膜污染触目惊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达2.75亿亩,使用量达145.5万吨。而据预测,到2024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将达3.3亿亩,使用量超过200万吨,均居世界第一。然而,全国范围地膜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我们发现,目前传统农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
据统计,我国农田每年会新增20万至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留地膜,使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破坏生态环境。
对此,中央已经出重拳治理。农业农村部部2015年出台“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将解决地膜污染问题作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重点内容,明确了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017年印发《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将地膜回收作为行动之一,进一步提出了治理要求。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农膜回收行动,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简称《农用地膜》,参照GB13735-2017),新修订的《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同时,还制定相关政策。
国家积极推动地膜污染源头治理,启动农用地膜标准修订工作,并引导甘肃等地已出台了规范性文件,明确提出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并辅以严格的监管机制。
除了监管之外,还给予各类补贴激励。
比如,农业行业科技投资2000万多元设立专项,推进了地膜回收机具研发专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将残膜回收机列入了补贴范围,2017年要求各地对残膜回收等机具率先全面敞开补贴,促进先进机具加快推广应用。2012—2015年,国家连续4年实施了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支持以县市为单位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工程和能力建设。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资金,在全国10个省(区)探索地膜污染防治方法,推进先回收利用后补助政策实施。2017年,中央下放了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权限,各省可按要求统筹安排指导性任务资金,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推广地膜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然而,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在使用地膜,农业白色污染却较少,因为国际农用地膜厚度推荐标准为0.012mm以上。
欧美等国家生产的地膜厚度一般要求为0.02mm,日本为0.015mm,并且使用后实行强制回收,农田的残膜污染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在中国,许多地膜生产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迎合农民的心理和需求,生产销售的地膜厚度大多为0.005-0.006mm脱标产品,甚至更薄,导致地膜强度低、易老化破碎,回收十分困难。
4大产业机会
地膜污染防治也带来一系列产业的机会,比如新产品研发、设施农业、地膜回收、土壤修复等产业的“侧翼式”发展,但从中细分的每一个产业都亿万级别。
1、地膜新产品。
地膜污染土地或者地膜难以回收的关键是地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然而,我国的地膜产品存在回收难、价格高的窘况。
但地膜新产品研发是地膜污染防治的源头。国家一定会在这一领域给予政策倾斜或者相应的补贴措施。
因此,地膜加工企业或者地膜研发团队将会成为国家及地方政府、资本的香馍馍。
2、设施农业
随着土地集中化之后,设施农业的收到政策热捧,尤其是农业大棚。目前,大棚等设施类可以申请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可以补贴标准为50-100万元。
防止地膜的另外一条出路就是农业大棚的推广与普及,同时农业大棚的现代化农业投入户产出将会更大意义有利于农民增收。
3、地膜回收
地膜回收成为农民职业化的行为。随着返乡创业的推进,地膜回收将会呈现企业化和产业化。
地膜回收让农业创业者看到更多的创业机会,随着地膜回收的推进,地膜回收农机将会迎来大爆发。
4、土壤修复
毕竟,地膜不能降自动解,从而导致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如何修复这些被农膜污染的土地成为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数据显示,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3亿亩,如果按照1亩1500元算(土壤修复国家补贴1500元每亩),这些被农膜污染的土地隐藏着千亿级市场机会。
总结一下,地膜防治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我们要看到地膜污染严重性,也要从地膜污染防治方面,看到相关的产业机会。未来国家是重拳打击,但对相关的产业一定是给予支持政策。